應用程式下載
服務

iMe Messenger:下一個百倍幣?

发布于:2025年09月18日

在 Web3 時代,通訊軟體的功能已不再侷限於資訊傳遞,很多Web3社交應用SocialFi的失敗根源也在於沒有持續的使用者粘性與長期基礎,或是軟體本體主要是Copy現有軟體型別(如借鑑Twitter),並且token的應用與軟體功能展示也較為侷限。社交軟體本身是使用者習慣後,護城河極高的產品,而軟體本體進一步逐漸融合web3多領域支付、多鏈交融、金融服務及去中心化應用則會為本體增加更豐富的價值,Ime Messenger(LIME)作為 Telegram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實用功能部分,憑藉其對Telegram功能的擴充套件與最佳化和獨特的市場定位,逐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和投資者以及機構使用者的關注。

結合市場動態、使用者需求及 Telegram 和其公鏈TON,本文將綜合分析為何 Ime Messenger 有潛力達到 Telegram 估值的 5-20%,並探討與TON與Telegram本體如何互相三位一體助推彼此價值提升。

iMe Messenger:下一個百倍幣?

一.iMe Messenger 的市場定位與使用者價值

1.1 相容 Telegram本體,降低使用者遷移與使用學習成本

iMe Messenger(Lime)不僅是一個獨立的社交應用,也是一個基於Telegram本體開發的Pro版,允許使用者無縫自動同步Telegram 的聊天記錄、聯絡人和頻道。這一特性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遷移成本,使得 IME 可以 直接繼承 Telegram的生態,而非從零開始構建一個新的軟體。從而達到使用者護城河的通用性與相容性。

即:所有Telegram使用者也可直接是iMe使用者,所有iMe使用者也都是Telegram的使用者。

1.2 增強功能帶來更高的使用者粘性與功能體驗

IME 在 Telegram本體的基礎上,提供了額外的功能,例如:

軟體內外接錢包:支援 BSC, Solana,ETH,TON等多鏈的支付與TG使用者好友轉賬,提升金融應用場景。

翻譯,整理等功能最佳化:允許非TG Star VIP使用者也直接使用個人與群組的Translation翻譯功能。優化了很多原生版本略有別扭的地方。

支付與交易所融合:融合了Binance Pay等支付服務功能,Uniswap等dex功能

對於Telegram群組功能加強:Crypto Box功能類似微信群紅包與禮物功能

AI 助手與防病毒功能:為使用者提供更AI智慧化的體驗。

最新Ai整合:使用者可以在iMe AI中直接使用Gemini, GPT等大模型引擎,進行多重創作與圖片生成

隱私增強:更強的加密和隱私保護,符合部分使用者的需求。

定製化 UI:比 Telegram 更豐富的個性化設定,吸引特定群體。

這些增強功能讓 iMe 不僅是 Telegram 的通用產品,甚至對於某些使用者來說,IME可能成為更好的業務使用場景選擇。

1.3 外接Wallet相比Telegram內接視窗應用的區別:

1.使用便利度:Telegram本體內也有一些內接的聊天框類的錢包應用,但視窗類的應用有一個問題,就是使用便利度與查詢便利度較為不便。作為錢包類的功能,如果每次使用都要在一堆聊天對話方塊中去單獨搜尋再操作,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與學習成本。好處是直接用TG本體就行了。

2.iMe類的外接wallet功能,可以把Telegram基礎介面單獨優化出一個操作模組,使其操作起來更為便利,像Wechat一樣的直接使用功能模組。轉賬交易與禮物等功能,還是越方便越好。 並且這使得iMe也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使用者群體(App與PC)。

3.開發難度與安全性:基於Telegram API的外接開發難度大於視窗難度,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相應產品的安全性與護城河

4.【與小程式等嵌入型應用區別】可以說所有的TG與iMe使用者都可以使用內接視窗應用,但同時也意味著其專案本身是沒有獨立的使用者生態的。視窗內嵌應用增加使用者使用便利度,但是降低了產品專案本身的粘性。 iMe版本需要使用者在App Store下載其版本的TG也意味著增加了使用者的真實粘性。(由此可以推斷為什麼上一波TG熱潮中的TON App Center小程式專案大多數可持續性低的一個原因是,TG使用者本身具有可持續性,會持續使用軟體功能,但是對於App Center中的專案使用者沒有可持續性的粘性,遊戲月活的也是telegram與ime原使用者產生的不可持續性繁榮) 這就好比,只有微信小程式而沒有自己的主程式一樣,除非是特殊功能,否則使用者粘性自然也會逐漸遺忘。

iMe Messenger:下一個百倍幣?

二. 估值對比分析:iMe vs Telegram

2.1 Telegram 的估值邏輯

Telegram 目前估值約 300 億美金,其主要價值來源包括:

1.目前全球使用者超過9億~10億使用者,使用者增長迅速。除What’s App外最大使用者平臺,且Wechat使用者Web3第二選擇很多選擇的也一定程度傾向是Telegram。

2. 深厚的生態系統,包括群組、頻道、Bot 經濟、廣告收入與Web3潛在應用等。

3. TON鏈生態佈局,透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支付、應用等新功能的額外增持。

Telegram的300億美元估值本質是使用者規模×商業化潛力×技術壁壘×IPO預期的綜合結果,以及與區塊鏈與AI結合潛力的整體效果。此估值與TON公鏈估值是相對獨立分出計算的,但是也彼此會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2.2 iMe 的估值增長潛力

iME當前估值FDV在20M左右,目前的使用者數1800w左右使用者雖無法與 Telegram的9億多使用者規模相比,但由於其賬號與Telegram的互通性,潛在共贏增長客戶量群體還是比較大的。並且Web3領域實打實的註冊使用者數量達到千萬級別以上的產品還是非常少的,所以其領域特點也會為iMe的估值增加級別。3年半增長600%左右的增速也帶來了更多的期待。

使用者增長率,Web3合作潛力、支付效能、商業模式和 TG與TON 生態共贏支援 使其在相對健康發展的趨勢下具備從當下2000w估值,逐步獲取 Telegram 5-20% 估值的潛力與可能性也進一步提升。

1.使用者增長目標:iMe 目前正快速增長,假設未來能獲取 Telegram 5-10% 的使用者,即 4500 萬至 9000 萬左右使用者,則其市場價值也會隨著使用者規模的提升得到進一步的上升。

2. 商業化能力:iMe本體的廣告收益與VIP功能與Telegram Star有互通也有獨立VIP特有的功能,且可以透過一定比例的Lime通證免費獲得使用權益。與Binance Pay等payment的合作化潛力,Multichain的Staking合作服務也進一步拓展了其與Web3其他公司的合作途徑

3. 通證銷燬與消耗場景提升:隨著TG好友間多鏈交易轉賬的日益增加與群組功能的進一步使用,對於lime作為消耗場景的應用場景也進一步提升。而TG與iMe本身進行融合,進一步持倉,合作或者收購或者合併等潛力也尚未可知。

4. 多鏈結合能力:由於TG對於平臺內部的公鏈主要支援的是TON為主的公鏈生態,那麼其他Crypto的公鏈代幣在Telegram的應用,反而成了iMe的錢包作為第三方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即可以符合TG使用者對於多鏈資產的需要,又不影響以TON為主的公鏈生態方向。

5.TON 生態賦能:IME 與 TON 的未來進一步深度整合,使其不僅是通訊軟體,更是 區塊鏈應用的入口,這將提升其長期價值。所有的iMe使用者也自動是TG和TON的使用者。

2.3 iMe Messenger  存在估值增長潛力的其他原因

市場上價值虛高被高估的專案很多,但是被低估的Web3專案確實較難尋找。其核心原因大多數與一段時期的專案方運作策略與專案運營風格、以及人員經驗習慣有關,甚至合作機構、投資人等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而除了上述2.1與2.2對比的估值增長潛力點之外,iMe專案的價值隱藏與產生潛力因素還與以下幾點有關:

1.iMe的運營模式主要存在於生態內部而與媒體,評級機構以及第三方內容平臺的合作不足。導致其有價值的更新以及我們前文提到的5點優勢,很多投資者與愛好者壓根不知道。

2.與價值流或喊單流的KOL合作都比較少,其實在21年底就發現了這個專案,也是在等等看有沒有同樣的人發掘價值寫來看看。結果發現,還真沒有太多人進行創作。後與專案方交流發現,他們似乎確實缺乏在深度內容機構與KOL上面的合作。而與2018年不同的是,2018年前後的PR Agency質量都還不錯,比如當時的Block72, Winkrypto等至少也要有幾十人團隊綜合輔助。但2025年時,很多1-2個人就可以說自己是一家PR Agency了。對於專案方的選擇難度與踩坑機率確實大幅度提升。這一點就像2020年的doge和現在一天幾萬個meme一樣難。

3.2024年開始,Lime才陸續在新的交易所上線,之前主要在Gate為主,而Gate又是以交易標的數量龐大為主,沒有特別多的獨立AMA或者內容研報媒體推廣。 2023年開始這一輪各家大所的上幣策略也有一段時間採用了,只上純新專案的策略。而這一策略,無疑是影響了一批上線在2021附近的,又經歷了熊市考驗的優質專案。恰逢對於Meme的熱潮推廣, 但經歷了24-25年1年的洗禮,以及近期新幣走勢相信大多數交易所,特別是交易人員也逐漸意識到了一些純新專案與Meme類專案存在的核心問題。

4.團隊理工思維較重,著手與悶頭搞研發但市場運作經驗不足,這一點不僅僅是iMe團隊存在。強如Algorand當年MIT王炸一般的團隊,後續盲目招聘Web2產品出來的市場人員,導致沒有經驗,瞎操作造成的運作混亂也一目瞭然。

5.對於引流平臺以及推廣平臺的使用略有不足,在進行DD的時候,我們發現iMe團隊製作的動畫與內容其實十分優質。但是往往主要卻只發布在了自己的社群之內與自己的推特,很多優質的使用者但並不是優質的傳播者,就像生活中一樣,很多特別優秀的人往往反而表達不流暢或者不習慣表達傳播。 所以,對於優質第三方平臺的使用與互動(比如徵文等)也是進一步進行品牌建設的關鍵。

綜合來看,一個專案具有足夠的增長潛力的前提是,專案的核心與技術是優質的,賽道與趨勢也是對的。但在品牌推廣與鋪墊手段上的不足,是導致優質內容不被發現的核心原因之一,這種原因是可以透過一些大機構,大交易或者影響力人士後續的幫助進行彌補的。也是大多數被低估的專案,存在估值增長空間的核心原因之一。

iMe Messenger:下一個百倍幣?

三. TON 生態對 IME 估值的助推

3.1 TON 生態的增長潛力

TON 作為官方支援的Telegram去中心化區塊鏈公鏈平臺,擁有 DeFi、GameFi等多個應用場景,且 Telegram 正在積極推廣 TON 生態。

1. TON 的增長潛力:TON 目前的市場估值已超 100 億美金,且隨著 Telegram 生態繫結,未來可能翻倍增長。

2.TON 支付的潛力:IME 內建 TON 錢包,使其也逐漸成為TON 生態中最重要的支付和交易入口之一,這無疑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 IME本身產品的長期價值。雖然Lime通證本真還沒有在TON鏈上釋出,但也應該進入了倒計時。

3.TON 與 Telegram 的繫結效應:TON 未來會成為 Telegram 經濟體系的Web3核心,而 IME 作為 相容 Telegram的一體類開發應用,天然也會受益於這個生態增長。

3.2 TON 對 IME 估值的直接影響

TON 生態的擴張,使得 IME 不僅是一個通訊軟體,更是一個 Web3 入口。如果 TON 的整體估值增長到 200 億美金甚至更高,那麼同樣作為使用者重要入口之一的Web3專案iMe, 同樣也會因此得到估值層面的增幅。TON 提供的去中心化支付服務和智慧合約功能協同iMe自身外接多鏈Wallet,同樣也為基於Telegram的 Ime使用者提供了強大的支援,使其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更是一個跨鏈金融和社交平臺。

因為也會有純原生的iMe使用者,即:直接使用iMe軟體沒用TG本體的機構使用者,天然也給Telegram使用者系統帶來了新的使用者和TON生態的潛在使用者

風險與挑戰

當然,Ime Messenger 的發展並非沒有風險。作為一個基於去中心化和區塊鏈技術的平臺,它面臨著與Telegram一樣的技術安全、使用者隱私保護以及政策監管等多方面的挑戰。以及Telegram突然停止API開發的系統性風險(雖然這種模式等於TG自廢武功)。此外,市場的競爭激烈,Web3專案不斷推出新產品時等其他平臺的競爭壓力也不容忽視。如何在保證使用者隱私和安全的同時,不斷最佳化產品功能,提升使用者體驗,將是 Ime Messenger 在未來發展的關鍵。

四.綜合小結:iMe的估值因素

綜合以上內容來看,iMe的發展趨勢與速度,具備了達到 Telegram 5-10% 的使用者數量潛力,iMe自身壯大與發展,同時也是為Telegram本體進行壯大與發展。同時依託 TG與TON 生態結合互利共贏獲取更多價值。這不僅使得iMe本體得益於TG自身帶來的使用者粘性護城河,也使得其本身也可以成為TG Web3版本或者第二版本的潛力股。因此,從使用者規模、商業模式、TON 賦能、本身Wallet與Lime通證功能等角度綜合計算,IME 是具備達到Telegram 估值5%-20%區間即15億美金估值以上的潛力的。 隨著 Telegram 生態的逐步完善和 TON 網路的進一步發展,Ime的市場價值也許可以進一步持續增長,估值也許可能有進一步的上升空間。

總體來看,iME Lime不是簡單的 Telegram API二次開發軟體,而是具備更強的Web3社交通訊與支付使用價值工具,這使得其估值邏輯與方法更接近 Wallet+Telegram+TON+AI 的結合體的n%,理解使用方式更傾向於Web3 版本的Wechat。在其身上隱約看到了Web3社交軟體完全體的雛形潛力。 希望他們最後能夠和Telegram一同成功。

接下來我們將挖掘幾條公鏈的長期價值,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友情提示:本文僅作為研究與學習目的創作,並非投資建議,Web3領域的魅力與風險同時存在。希望讀者可以對每一個專案或內容都進行屬於自己的研究DYOR。